厚植土壤

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新环境


学校坚持“三个结合”,把优势科研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动能,实现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。


● 一是坚持科研平台与教学平台相结合。


学校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全部面向本科生开放,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同步建设国家级教学基地。


● 二是坚持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。


学校全面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,导师制由“一对一”转变为“多对多”。学生组建科技创新梯队,使本科生真正融入导师科技创新团队。近3年来,学校承担的国家等重大科研项目中有50%以上直接支持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。


● 三是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相结合,科学精神求真,人文情怀求善。


跨学院组建书院,通过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强化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。


系统培养

 打造创业教育新模式


学校以“让创业成为学生有远见的生活方式”为目标,扎实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,逐步构建和完善了市场导向的创业课程体系,面向全校开设23门创业类课程。


实现了从本科到博士、从新生到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全覆盖。构建了“资源、平台、载体”三位一体的创业实训体系链。


包括通过建立创业案例库、名师库、项目库、人才库,整合创业资源;通过建设创业实验管理平台、创业金融终端系统、虚拟证券交易所,打造创业平台;通过创业训练营拓展创业教育载体,帮助学生创业团队探索创业之路。


深度扶持

 建设创业孵化新平台


学校统筹资源,通过校内互动、校政携手、校企合作,深度扶持学生自主创业。


2009年成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,为学生创业企业提供政策咨询、启动资金、工作场地、融资接洽等系列服务。目前,基地面积达2700平方米,有近50家学生企业在这里创业。2013年成立学生创业中心,与创业实践基地实现了对学生从创意到创业的全链条扶持。学校成立校友企业家俱乐部,为每个学生创业团队配备一名校友企业家导师。设立校友企业家创业基金,帮助学生创业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。


目前,已有23支优秀创业团队获得资金支持,累计达1300万元。


强化质量

开拓就业工作新格局


学校牢固树立“把一流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”的理念,始终坚持面向国家战略输送毕业生。


近3年,学校先后向载人航天、大飞机、航空发动机等国家重大专项输送毕业生1200余人,向十大军工集团及国防系统单位输送毕业生4561人,占已就业毕业生的35%。


每年投入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提升就业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。学校注重就业质量对招生及人才培养的反馈,根据就业状况增设专业、调整招生、改进教学。2015年,学校本科生就业率98.5%,研究生就业率99.5%,做到了学用一致、人尽其才。